《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进入养老业,我们离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

11 阅读:4 2025-08-07 19:24:02 评论:0

界面新闻记者 |吕文琦

8月,在北京“大家的家”养老社区,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外骨骼机器人被穿戴在老人身上。

参与体验的老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平时上楼梯有些累,但穿上外骨骼后,外骨骼产生了动力,相当于外骨骼带着人走,比原来轻松许多。

《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进入养老业,我们离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 第1张
长者体验外骨骼 (界面新闻记者/摄)

养老机器人行业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3.1亿,占总人口比例达22%。在老龄化大潮面前,靠机器人养老正在走入现实。

外骨骼的“神力”

《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进入养老业,我们离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 第2张

大家健投副总经理杨宽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大家的家在住的长者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很多长者在日常生活、行动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有了外骨骼机器人助力,他们日常的生活可能会更便利、更方便,也会让他们的内心更自信。

在泰康燕园,也可见到养老机器人的身影。如下肢康复机器人被用于需要康复训练的长者的下肢运动障碍问题,通过外部带动下肢进行科学、高效、准确的步行训练,提升其下肢自主行走能力。

人越来越老、护工越来越少,“一人照护多名老人”已成不少养老机构的日常。劳动力缺口与跌倒、失能等高风险场景叠加,催生出对助老科技的刚性需求。原本服务于工业的外骨骼如今也被视为填补护理缺口、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

《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进入养老业,我们离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 第3张
图片来源:大家保险

外骨骼品牌傲鲨智能市场合伙人、董事张华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现在护工缺口很大,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很大原因是工作强度太大。而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差不多有3.2亿,这个基数对护理人员的数量要求非常高。“我们会在护理上重点发力,帮助护理人员在转移老人时降低体能消耗,同时为治疗师、护工减轻护理时的负担。”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终身会员郭涛向界面新闻表示,在助行移动辅助方面,可穿戴外骨骼通过多传感器捕捉步态数据,为失能老人精准助力。在高强度护理作业中,仿生结构外骨骼辅助搬运、翻身,降低护理人员40%腰椎损伤率,提升服务标准化。这些技术直接解决人力短缺与专业性不足矛盾,单人护理效率提升3-5倍,康复有效率从35%提至68%。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我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失能老人数量激增,护理人力供给严重不足,智能养老机器人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推动下加速落地,正成为我国养老产业智慧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随着行业的发展,养老机器人的价格也越来越低。“这套消费级外骨骼的价格在七千元以内,和智能手机差不多。并且各地如上海还有针对适老化设备的补贴,老人就能用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相关产品。”张华告诉界面新闻。

方正证券预计,2030年健康检测、情感陪护、护理、行动辅助机器人均价可以分别降至0.2万元、2万元、3万元、3万元,并对不同品类智能养老机器人在各应用领域渗透率做出假设,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2万亿。

离人均一个机器人有多远?

养老机器人尽管前景广阔,但作为新兴产业,堵点依然存在。

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向界面新闻表示,养老科技产品(如外骨骼、养老机器人)推广面临的核心障碍是现行法律体系与新兴技术应用的适配性问题。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例,其第六十五条虽规定‘国家推动老年用品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但未对智能护理设备的安全标准、责任划分等作出具体规定。若外骨骼设备若因技术故障导致老年人摔伤,该设备属于‘产品’还是‘医疗服务’尚无明确界定,企业可能同时面临产品质量诉讼与医疗纠纷双重风险。此外,《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康复辅助器具’的界定模糊,外骨骼等产品若被归类为医疗器械,则需通过严格的注册审批流程,大幅增加企业合规成本。”孙宇昊指出。

郭涛则认为,当前养老机器人推广核心瓶颈在于成本与数据双重约束,硬件成本上,医疗级下肢外骨骼均价超15万元,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不足20%,消费级产品虽降价但养老机构批量采购仍承压。另外,养老场景复杂致训练数据不足,如喂食机器人因无法识别头部微动作误操作率达12%,且跨机构数据共享机制未建立,制约个性化服务开发。

为加快养老智能化的普及,今年以来,我国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领域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如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试点期为2025年至2027年。

《通知》要求,分阶段实施一批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促进研用双方结对开展攻关,推动产品在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等场景中应用验证和迭代升级,形成一批能够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的机器人产品,持续建立和完善标准规范及评价体系,加快推动机器人赋能智慧养老服务和银发经济发展。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kuaizu.me/post/24935.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