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美贸易摩擦正“阶段性降温”

11 阅读:4 2025-08-15 12:40:13 评论:0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专家:中美贸易摩擦正“阶段性降温” 第1张

  7月3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民主党人舒默在国会大厦出席新闻发布会,讨论特朗普关税战引发美国物价上涨的问题。供图

  “《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向外界释放出中美贸易摩擦正在‘阶段性降温’的信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家万喆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避免经贸“脱钩”已成为中美双方的共识。

  在8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的《声明》中,中美就24%关税继续暂停等达成共识,美方承诺继续调整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8月12日起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中方自8月12日起继续暂停实施24%对美加征关税以及有关非关税反制措施90天。

  自今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开征所谓“对等关税”以来,中美在短短3个月内举行了3场经贸高级别会谈。今年5月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中美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达成首次90天“窗口期”;6月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伦敦举办后,中美相互放宽或取消部分限制性措施;7月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后,中美“关税休战”再延90天的决定引发全球关注。

  美国商界对中美这一决定表示欢迎。据美联社报道,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表示,此次延期“至关重要”,能够为中美双方争取更多时间,以推动达成一份改善双方企业在对方市场准入的贸易协议。英国路透社报道称,将关税“大限”延后至11月初,为美国关键的圣诞季进口争取了宝贵时间,尤其是电子产品、服装、玩具等品类,将可继续以相对较低的关税进入美国。

  “特朗普政府高估了高关税迫使中国作出经济让步的能力,这不仅暴露美国单边施压的局限性,还让中国有理由相信,其可以通过加强稀土管制等方式在后续谈判中长期占据上风。”美联社援引国际危机组织中美关系高级研究员阿里·怀恩的分析报道称,如今“美国政府寻求缓和贸易摩擦,正是其早先傲慢政策的自我反噬”。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成果体现了元首引领对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美双方特别是美方认识到通过磋商解决经贸问题的重要性。不过,相较前两次会谈,此次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成果没有太多“惊喜”,也体现出中美经贸谈判的艰巨性,中美经贸关系中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万喆看来,经济压力是倒逼《声明》达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关税战给美国带来经济衰退等风险的同时也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成本上升等压力。在经济压力倒逼下,中美双方都认识到过度对抗对经济的破坏性,并寻求缓和空间。”万喆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析说。

  万喆还指出,《声明》还向外界释放出中美关税博弈正从“极限施压”转向“竞合并存”的信号。“虽然此次经贸会谈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例如中美就24%关税继续暂停等达成共识,但中美在核心利益上的竞争并没有消失,双方正转向‘有限合作+长期竞争’的新型互动模式。”

  高凌云认为,应辩证看待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成果对外贸企业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声明》的达成对促进中美之间正常的经贸运转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90天‘窗口期’结束后,外贸企业可能面临新一轮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当从正反两方面来辩证地看待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成果产生的影响。”高凌云分析说。

  “短期来看,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达成的成果有助于提振中美经济,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稳定性。”万喆进一步分析说,“长期来看,由于中美关系已进入了‘有限缓和、深度博弈’的新阶段,中美双方在市场准入等议题上的博弈未来还面临不确定性,因此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的风险仍然存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kuaizu.me/post/26680.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