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沪|上海科技奖领奖台上的青年人和企业力量

11 阅读:1 2025-08-26 19:00:03 评论:0

8月26日,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正式颁发,授奖总数为206项(人),包括2人授予上海科技功臣奖和10人授予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此外还有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等。

当天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频准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磊作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的获奖代表进行发言。1986年出生的他既是10位获奖人中最年轻的,也是10位获奖人中唯一一个来自企业的。从这位获奖代表身上,或许我们也能看到当前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征程中,青年人和企业展现出的蓬勃活力。

青年勇闯“科学无人区”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在2012年度评奖时首次设立,在青年科技工作者成为申城科技创新中坚力量的过程中,让他们被看见、被表彰。不到40岁的张磊作为频准激光公司创始人,瞄准量子科技和先进工业应用对精准激光器的需求,带领团队攻关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60余款高端精准激光器的自主研发制造。

数据显示,此次上海科学技术奖的所有获奖人中,45岁以下的有1171人,占比为65%;第一完成人中,45岁以下的有82位,占比达43%。获奖项目的所有完成人和第一完成人中,45岁以下的占比均高于2023年度。上海科技奖持续激励青年科学家勇闯“科学无人区”,展示青年科技人才在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突出成就。

近几年,“90后”第一完成人的身影逐渐开始出现在上海科技奖的领奖台上。例如获得2022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的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冯楠,获得2023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的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宋冰。

今年的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同样有2位“90后”。年龄最小的是1993年出生的复旦大学助理研究员胡凤鸣,凭借项目《高频次雷达干涉测量理论与复杂形变模式理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另一位是1991年出生的同济大学副教授周涛,获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为《低值易腐有机废弃物生化降解与智能调控高阶资源转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企业展现科创“生命力”

张磊在2017年创立上海频准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青年科学家展现上海科创力量的同时,企业作为科创主体也在不断展现自身活力。

数据显示,此次获奖项目共有686家完成单位,其中有336家企业,占比为49%,较去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在336家企业中,国有企业有185家,占55%;民营企业有93家,占28%,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活跃度在逐步增强。获奖项目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共27家,占企业总数的71%。

从获奖名单中也可以看到,获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为企业的,不少集中于生物医药领域,比如和黄医药、联影医疗等等。和黄医药借助“中国一类新药呋喹替尼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首个成功闯入欧美日主流市场的中国结直肠癌靶向药,呋喹替尼预计近年内有望形成超百亿元的市场规模。而和黄医药作为上海张江最早一批创新药公司,11年潜心钻研也谱写了中国创新药的突围史。

必须指出,随着科技创新越来越强调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企业在创新研究中必然越来越需要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上海通过政策、资金、人才引进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持续强化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助力产业升级。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是,在2024年高等级获奖成果中,项目名称直接提到“应用”的有34项,占比54%,半数以上的项目将实现成果转化应用作为主要目标,主要集中于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两大类。澎湃新闻注意到,在17个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中,只有1个项目完成单位中没有企业参与;29个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中,也只有4个项目没有企业作为完成单位。

今年7月举行的十二届上海市委七次全会再次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会指出,要推动国有企业机构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开放发展;要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企业竞相涌现,针对初创企业特点加大扶持力度。针对青年人才,全会要求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要深化“以赛引才”“以活动引才”“以政策引才”,要大力培养造就创业者队伍。

青年有所成,企业有舞台,上海科创才有“源头活水”。

见微知沪|上海科技奖领奖台上的青年人和企业力量 第1张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kuaizu.me/post/29238.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