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烟火气”,上海发文规范外摆位设置:重要节日期间延长经营时间

11 阅读:3 2025-08-27 14:40:03 评论:0

外摆位的设置应符合区域风貌特点,与街区环境和谐相融;建立外摆位经营业态的“白名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布;鼓励在重要节日期间适度延长、灵活调整外摆经营时间;在划定区域内或周边合理增加垃圾收集容器、移动厕所(点)等公共配套服务……

8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外摆位设置 提升街区“烟火气”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其中提到上述要求。

而在今年4月,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 提升城市“烟火气”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若干措施》是对《工作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和提升。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官方微信号“绿色上海”8月6日消息,全市共有设摊点位997处,其中管控点66处,疏导点438处,特色点493处(含“外摆位”376处、特色集市117处),其中大部分特色点都进行了“外摆位”的设置。

落实精细化管理,完善配套服务

《若干措施》提到,规范外摆位设置是为了激发街区活力,提升城市“烟火气”,有效提振消费,惠及市民群众,实现“有烟火无油烟,有人气不堵路,亲民不扰民”的目标。从区域划定、管理要求、配套服务、安全底线、监督管理、退出机制等方面,《若干措施》对外摆位设置提出了要求。

《若干措施》规定,在确保公共安全、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前提下,各区按照《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因地制宜,利用店铺前空间设置外摆,用于延伸经营服务、拓展消费空间、提升顾客体验。属地管理部门应明确外摆位设置的区域范围、时段、业态等管理要求。

具体的区域划定,要根据街区功能定位、道路条件、人流密度、与居民区之间距离等因素,经科学民主评估,合理划定外摆区域,宜在设摊特色点、商圈、园区、景区、广场、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水岸夜生活体验区、开放式公园、步行街(限时)等区域规范开展。

另外,外摆位的设置应符合区域风貌特点,安全稳固、整洁美观、易于收纳,要与街区环境和谐相融。确保市政道路留有宽度2米及以上的连续、通畅人行空间,不影响行人通行,不得占用非机动车道和盲道,控制噪音、灯光、照明产生的不良影响。充分考虑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安全通行需求。

《若干措施》表示,要落实精细化管理。根据区域特点,建立经营业态的“白名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布,确保公开透明。鼓励在法定节假日及“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上海夜生活节”等重要节日期间适度延长、灵活调整外摆经营时间。

《若干措施》明确,要严守安全底线。不得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利用外摆位直接加工制作食品,仅提供餐饮食品成品,并应配备相应防护设施;不得乱倒污水和餐厨垃圾,维护环境整洁;不得私拉乱接电线、违规存放易燃物品。要配备必要消防器材。属地管理部门应指导、督促经营主体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在台风、暴雨、暴雪、雷电等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加强对户外设施的安全检查,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设置外摆位的同时,要完善配套服务。属地管理部门应在划定区域内或周边,合理增加公共照明设施、垃圾收集容器、移动厕所(点)等公共配套服务,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更加优化、服务供给更加精准,提高生活便利性,营造整洁、舒适、便利的消费环境。

《若干措施》还倡导多元共治。鼓励建立自律组织,约束时间空间,形成多元共治,合力监管,畅通投诉渠道,设立监督电话,及时响应处理居民相关问题的投诉。有条件的街区也可以探索“多格合一”“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共商共治等举措,引入更多“自下而上”协商机制,通过属地统筹、部门协作等方式设置外摆区域。

设置外摆位之后,属地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对外摆位设置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对外摆的区域、时段、管理要求等进行科学、灵活的优化调整。对市民反复投诉、相关执法部门多次处罚且整改不力的,调整或取消外摆位设置。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各区已公示设摊“一张图”和申请流程

为了加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烟火气”的新期待,服务于提升市场活力,今年4月,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 提升城市“烟火气”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提出,坚持疏堵结合,有序管理设摊;遵循因地制宜,新增开放区域;优化集市夜市,发展设摊经济;健全备案机制,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管执联动,提高服务水平;建设自律组织,强化社会共治;融合文旅发展,突出上海特色等要求。

提升“烟火气”,上海发文规范外摆位设置:重要节日期间延长经营时间 第1张

黄浦区设摊地图。上海黄浦 图

提升“烟火气”,上海发文规范外摆位设置:重要节日期间延长经营时间 第2张

徐汇区设摊地图。上海徐汇 图

开放区域方面,《工作方案》指出,对商业配套服务不足的区域或市民确有需求的,合理增设一批设摊疏导点、管控点、特色点。根据季节变化和节庆活动等特点,在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水岸夜生活体验区、文化集聚区、商圈、景区、广场、条件具备的街区(门店)等合理拓展或优化设摊开放区域。

备案机制方面,《工作方案》要求,畅通属地报备机制,建立健全设摊申请渠道,设摊开放区域、第三方运营单位、摊点招引、外摆位设置等信息对社会公开。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官方微信号“绿色上海”8月6日消息,全市共有设摊点位997处,其中管控点66处,疏导点438处,特色点493处(含“外摆位”376处、特色集市117处),其中大部分特色点都进行了“外摆位”的设置。目前,全市各区均已在各自公众号(或各区绿化市容局公众号)上公示了设摊“一张图”(划定的设摊开放区域)、“一张表”(明确设摊的点位信息)、“一套流程”(为社会提供申请设摊的渠道,包括流程、电话、联系人、管理部门等),并着力拓展形成一套治理办法、一批典型案例和一批自律组织。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kuaizu.me/post/29438.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