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山”理念与实践看中国与世界

11 阅读:2 2025-08-13 16:48:05 评论:0

(一)

绿色低碳发展,塑造中国、影响世界。

8 月 15 日是全国生态日。2005 年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提出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 " 两山 " 理念,引领之江大地发生绿色蝶变。

在新时代实践中,这一重要理念升华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指引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范例。

前不久,《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这一重要著作,全面呈现了新时代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和原创性贡献。

今天,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以贡献全球 1/4 新增绿色面积成为 " 增绿 " 最快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今年上半年," 稳中有进 " 的中国经济成绩单,引发外界 " 超预期增长 " 评价。" 稳 " 在实体经济底盘稳固," 进 " 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在风雨砥砺中不断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法治护航与文化润心、" 美丽中国 " 与 " 清洁美丽世界 ",从这三对关系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原创性贡献、历史性贡献、世界性贡献的领悟更加深刻。

(二)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让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华文明赓续传承。

面对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这一世界性难题," 两山 " 理念以辩证法破题,以系统观念解题,以对传统增长理论的革新,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与生态 " 二元对立 " 的思维局限、" 先污染后治理 " 的路径依赖,引领新时代中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阐述,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践路径。

坚持生态优先——

" 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 ",意味着在谋划发展上必须 " 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 "、在目标追求上坚定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 "。

从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 "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到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把大保护放在首位,坚持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

"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青海肩负起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在这里,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西藏守护好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

坚持保护优先,算的是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牢牢把握的是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坚持绿色发展——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 等重要论断,揭示的是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治本之策的深层逻辑。

把握好 " 四个着力点 ",江苏锚定打造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 年,太湖水质历史性地恢复到Ⅲ类;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加快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

经济大省担负起 " 挑大梁 " 的责任,其他省份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形成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与势能。

从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到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再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定能为子孙后代筑牢坚实的物质基础、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三)

" 良法为治 " 与 " 以文化人 " 同向发力,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刚柔并济,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作为 " 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只有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护航,才能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确保 " 取用有节、行止有度 "。

新安江,从生态危机到绿色典范的蜕变何以发生?

2011 年,习近平同志指出:" 浙江、安徽两省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 "。

完善制度体系,首次将 " 生态补偿机制 " 引入跨省流域治理实践;补齐立法短板,制定河湖长制规定、农药使用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加强联合执法,防治多类污染源;开展司法协作,成立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坚持法治思维,新时代新安江从 " 常治 " 转向 " 长治 "。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正式施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印发实施……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入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的时期,保护生态环境的外部压力保持常态化。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 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从 " 万物并育 " 到 " 和谐共生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西藏林芝市嘎拉村,将环保行为兑换的绿色积分作为惠民贷款授信额度的重要参考,激励村民从 " 要我护 " 向 " 我要护 " 转变;长江十年禁渔开展以来,政策兜底和就业引导并举," 捕鱼人 " 乐于变身 " 护鱼人 " ……治理变革,推动观念变化。

" 文化即‘人化’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引领和带动各地生态文化发展。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让经营主体获得合理回报,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才会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的自觉。

凝聚 "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 的价值诉求、形成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共识和行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实践中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凝结成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四)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 " 两山 " 理念提出 20 年,如今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也为全球绿色发展点亮了智慧明灯。

" 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正在成为引领者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许多国际人士认为,这一理念引导我们迈向更可持续、更公平的未来。

秘鲁钱凯港,高质量共建 " 一带一路 " 重点项目。与其毗邻的钱凯湿地,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

从引入新的振冲工艺处理地基,将噪声和粉尘污染降低 40%,到推进废水循环利用,节水超 25%,施工 3 年间湿地鸟类种群未受扰动。钱凯市市长阿尔瓦雷斯感慨:" 钱凯港既是‘金色’的,也是‘绿色’的。"

成立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制定绿色投资原则,搭建绿色供应链平台…… " 一带一路 " 这条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展现中国为共建国家注入绿色能量、提供绿色机遇的务实行动。

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安德鲁 · 施瓦兹认为:" 中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当中,在发展模式上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这种引领是及时的、有远见的、鼓舞人心的。"

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严峻,迫切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 10 周年。在历史的演进中,绿色低碳发展终成时代潮流,国际社会更加命运与共。中国坚持开展绿色国际合作,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赋能世界现代化,造福各国人民。

从地球生命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人与自然 " 和谐共生 " 到人类社会 " 同球共济 "," 和 " 文化贯穿其中。" 两山 " 理念的底蕴、中华文化的精髓,昭示出全球发展的光明前程——

" 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

" 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kuaizu.me/post/26307.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